苏轼书信集 与王定国1
王巩(1048年—1117年?) 字定国,自号清虚先生,莘县人,王旦之孙。北宋著名诗人、画家,与苏轼交游甚笃。著有《随手杂录》、《甲申杂记》、《闻见近录》、《王定国诗集》、《王定国文集》、《清虚杂著补阙》等书。宋神宗元丰二年(1079年)八月,苏轼在湖州知州任
王巩(1048年—1117年?) 字定国,自号清虚先生,莘县人,王旦之孙。北宋著名诗人、画家,与苏轼交游甚笃。著有《随手杂录》、《甲申杂记》、《闻见近录》、《王定国诗集》、《王定国文集》、《清虚杂著补阙》等书。宋神宗元丰二年(1079年)八月,苏轼在湖州知州任
三月七日,沙湖道中遇雨,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。已而遂晴,故作此词。
“夫孝,德之本也。”尊老敬老是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精神底色,从《礼记》“老有所终”的大同理想,到《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》擘画的“老年友好型社会”蓝图,这一传统美德在新时代始终焕发着蓬勃生机。
试问岭南应不好,却道:此心安处是吾乡。——苏轼《定风波·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》
他是北宋文学顶流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他为官40年,有33年被流放,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,但是他从未被命运的狂风骤雨打倒,始终以一颗豁达乐观之心笑对人生的起起落落。
诗词有什么用?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,让人变得高雅。能安慰孤独的灵魂,让人生不再无趣。诗还能赶走烦恼,诗人们用绝世的语言,诉说着自由与快乐,当你读到这些文字时,一定会放声大笑。
1913年,王定国出生在一个佃户家里,因此,她小小年纪就挑起家里的重担,可惜,命运没有对她优待半分,父亲病故,家里连安葬父亲的钱都拿不出来。
1980年9、10月间,在北京东皇城根一座并不宽敞的院子里,王定国给我讲述了她和西路军前进剧团一起战斗、被俘和斗争的经过。她记忆清晰、思维活跃;烫过的短发和那身蓝色毛毕叽的外衣,又使人感到庄重朴素和大方;那方正的脸盘上,从未流露过丝毫的倦意。当时她是全国政协委
你是否曾在异乡的深夜里,望着窗外的灯火自问:“哪里才是我的归宿?”千年前,苏轼笔下的一位奇女子,用一句话道破了中国人千年的心灵密码 ——“此心安处,便是吾乡”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这首藏在宋词里的“心安哲学”,以及它背后比爱情更动人的勇气故事。